
小時候對國姓的印象是和父親來這裡工作或遊玩,走台14線時會經過很多個隧道,自己便認定國姓到了,
後來國道六號開通之後,對國姓的認識只是我們到埔里玩時會路過的一個地方,
經過糯米橋時當然是要停下來,以前只是聽聞,如今可以一睹糯米橋的風采,相當開心。
糯米橋的故事:
糯米橋位在國姓鄉北港溪上,建於民國二十九年,是一座四孔型的拱型石橋,長53米,寬為5米,高約20米,
是先民用古老的方法建造所遺留下來的百年老橋,
其建造的材料以溪石為主,並以紅糖、糯米、蓖麻混合充當混凝土興建而成,
橋基由三座橢圓橋柱支撐橋面,橫跨北港溪兩岸石壁,形成四孔之拱橋,雄偉典雅,整體造型古樸,極具藝術之美,
經過多次的天災水患依舊屹立於北港溪中,
83年內政部已公告列為三級古蹟,是國姓鄉唯一的橋樑古蹟,也是台灣目前僅存三座糯米橋之一。
糯米橋的介紹
糯米橋周邊木棧道有點殘破,到此遊玩時需特別小心,小瑾就因踢到翹起來的木板而跌倒了呢,
糯米橋旁的水車
車子繼續往內開,看見醒目的清流部落石牌,只是下車拍一下照,我們先直行往互助國小去,
因為來互助國小的時間點梅花已經進入尾聲,於是便在國小內玩玩,
互助國小周圍群山環繞,是清流部落、中原部落、眉原部落境內唯一所小學,
這種山中小學的大自然魅力最吸引人了,今天的天氣大好,小學內有許多遊樂器材可玩,我們也在此留下許多歡笑,
離開互助國小後,回程再轉進清流橋抵寧靜純樸的清流部落,
牆上是霧社事件中抗日英雄「莫那魯道」的圖騰,
霧社事件與川中島的由來
清流部落居民均屬泰雅族亞族賽德克族群,原世居霧社地區,
日治時期,日本人稱這裡為「川中島社」,
賽德克族人自稱「路谷邦部落」,
1930年10月27日,因不堪日本暴政統治,爆發霧社原住民抗日事件,震驚國際。
1931年5月6日餘生後裔遭日本政策強制迫遷現居地─清流部落。
國民政府來台後看見北港溪清澈之溪流,改稱清流部落。
經過族人七十多年來墾荒闢地的努力,於是有了現今富麗的樣貌。(此段取自網路)
車子停在社區的活動中心這裡,往內走來到餘生紀念館
這清風路、明月巷也太有意思了吧!
餘生紀念館裡介紹了霧社事件的故事
時間還允許,我們隨著芙蓉瀑布的牌子轉進北港村派出所旁的小路,
產業道路相當狹窄,不易會車,開進來還要好長一段路程,感覺平日應該也不太會有人來,
當天還好有另一台車也一起前往此處,否則我們可能半途折返,
芙蓉瀑布位在南投國姓鄉阿冷坑溪的上游溪谷,屬於北港溪的支流,
由入口處走進來不到五分鐘便可來到觀瀑平台,不知是否冬季的關係,瀑布呈涓絲細長型,
在觀瀑平台稍加逗留合影之後便結束一天的國姓之旅。
糯米橋
地址:南投縣國姓鄉北港村10鄰北港溪上
交通資訊:
國道6號下國姓交流道後,走台14線(中潭公路)接133縣道,右轉接台21線,於北港溪橋可見糯米橋。
互助國小
地址:南投縣仁愛鄉互助村中華路1號
交通資訊:
國道6號下國姓交流道後,走台14線(中潭公路)接133縣道,右轉接台21線,取左轉投80鄉道前進,互助國小在右邊斜坡上去。
芙蓉瀑布:
地址:南投縣國姓鄉阿冷坑溪的上游溪谷
國道6號下國姓交流道後,走台14線(中潭公路)接133縣道,右轉接台21線到北港村警察局,左轉進入產業道路後約15分鐘抵達步道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