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橫公路(台7號省道) 一路上有許多的山林美景,主流是大漢溪,
由於溪水迂迴曲折的切割作用,形成天然的河階、梯田、峭壁、峽谷、溪澗等多樣地理景觀,
一路上看見許多厲害的單車騎友便可知道北橫是多少車友嚮往的單車路線。
小烏來風景區下起午後雷陣雨,迫使我們逃離,
原本想說今天的行程就此結束,直接衝到住宿地點,
未料當車子回到北橫(台7號省道)路上發現這邊只是飄著小雨絲,
於是便照著暨有的行程,在前方不遠的「復興橋」和「羅浮橋」停留,
在復興橋上拍羅浮橋的側身
二個小朋友剛剛在小烏來瀑布走的太累了,留在車上休息,
只有Bonnie和Albert倆人下去散步,
「復興橋」橋長153.8公尺,寬4公尺,橋身為粉色,如今只做為觀光用途,規劃為徒步區供遊客行走,
「羅浮橋」橋長230公尺,寬10.8公尺,橋身為紅色的拱型鋼橋,
兩橋相隔100公尺,並列橫跨大漢溪兩岸,如此山光水色吸引遊客駐足拍照,
來個跳拍象徵心情飛揚的寫照
灰濛濛的天空仍不減我們出遊愉悅的心情
驅車來到榮華大壩,榮華大壩也是北橫的一個著名景點,
壩體的高為82公尺,壩頂的長為160公尺,壩身是半月形為月牙型水泥拱壩。
早年,榮華大壩的湖水碧綠、風景優美,又因水質清澈純淨,附近農田都以此灌溉,
生產出來的稻米蔬果品質優良,對桃園的農產業貢獻良多。
但近年來,由於桃園工業逐漸發展,民生農業與工業用水用量大增,又加上過度開墾導致大量泥沙灌入水庫,
政府單位為了延續石門水庫的壽命,遂設計利用榮華大壩攔截石門水庫上游的泥沙,來減少泥沙直接進入水庫。
經年累月下來,造成大壩囤積不少砂石,致使湖水渾濁,現在的風景已不像昔往一樣。(此段取自網路)
往前來到巴陵大橋,二個小朋友仍然愛睏中,
巴陵大橋為中路式繫索鋼拱橋,橋身為淡紫色,全長220公尺,拱高約37公尺,
大漢溪河床面距離橋面約35公尺、距拱頂約52公尺。
巴陵舊橋是第二天回程時停留的,
需先走過一小段隧道,隧道內有泰雅族人的農產品及工具擺飾,
隧道口出現紅色的巴陵舊橋
由巴陵舊橋望向巴陵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