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寮古道 白石山.jpg  

很久沒爬山了,大約快3個月了,體力退很快呀!想說找個步道走走~打鐵寮古道&白石山

打鐵寮古道,舊名更興古道,是以往大溪三層地區,越過草嶺山通往角板山一帶的古道,

連接大溪三層地區與角板山,古時兩地的物資常藉這條古道運送,是相當重要的道路。

現在都經由台七線,這條古道也早已失去交通功能。

行駛高速公路經過苗栗路段下大雨,差點就折回台中爬山,來到桃園沒下雨了,還露出陽光

 

登山日期:2023.09.24 

 

時間記錄:

早上5:00起床,5:30出發,7:35來到私人停車場,停好車也上了廁所,7:50開始走,12:25到白石山,16:25回到停車場 ,

全程走了12.75公里,耗時8.5小時

P_20230924_0746160.jpg

經由三層大溪分局旁打鐵寮路進入,車子來到盡頭有一處民宅私人停車場,汽車50元,機車20元,

鐵皮屋的後方有洗手間,去程和回程都可以上一下,挺方便的,

投五十元之後,準備開始出發,

P_20230924_0746281.jpg

私人停車場門口往下走就能見到打鐵寮古道登山口

P_20230924_0747452.jpg

打鐵寮古道路線圖

打鐵寮古道還可以串走到其他的山頭~石厝坑山、白石山與草嶺山

 

Bonnie只想單純走上白石山,但Albert卻想繞走石厝坑山再到白石山

P_20230924_0750273.jpg

7:50開始走,這裡往下走後取右

會看見左邊有一個造橋紀念碑,

造橋紀念碑,立於大正十五年(西元1926年),盃上的文字已斑駁,記載著當時出錢出力參與造橋(太平橋與濟安橋)的緣由及參與者的姓名。
很用力的看,隱約可見的「太平濟安二橋」。

打鐵寮古道會經過三座橋,分別是太平橋、濟安橋和東興橋。

 

P_20230924_0754154.jpg

過了紀念碑,很快就看到太平橋,橋上兩側加了白鐵不銹鋼扶手欄杆圍起,增加了安全性,卻失了古味

 

P_20230924_0756535.jpg

過了太平橋往前不遠就會看到一座造型小巧可愛拱橋--「濟安橋」

濟安橋因造形之故又被叫為「翹龜橋」,小小的翹龜橋兩端橋柱柱頂以十四面體造型石切收頭,手工精細。

P_20230924_0820056.jpg

過了濟安橋後沿著草嶺溪前行,路面轉為大小不一的石頭堆砌鋪設而成的石頭路

一路上幽靜,一片綠意

P_20230924_0824007.jpg

來到阿嬤的柑仔店及阿公的打鐵店遺址,只剩殘存圍牆及二根柱子,要是沒有掛牌子,我們只會當成路邊風景直接路過,

百年前此古道是復興與大溪間的往來要道,人們擔著沉重擔子翻山越嶺,都會在此歇腳喝茶,吃點東西再趕路。

 

打鐵寮古道上有一專門打鐵的店鋪,所打造的農具(鋤頭、鐮刀、柴刀及砍刀)等,由於堅固耐用所以附近來往於古道上的居民往往會光顧,

久而久之這條步道就被稱為「打鐵寮」。

 

P_20230924_0830580.jpg

過柑仔店遺址續行,石階路開始一路陡上,因早上有下雨,有些路段溼滑泥濘

樹林裡十分悶熱,汗水直流,

P_20230924_0840248.jpg

來到廢棄崗哨,這裡有木椅可以休息,也有地圖指引

若繼續直行可往草嶺山、慈湖,我們稍作休息後,由廢棄崗哨側邊的枕木小路往白石山方向續行

有牌子寫白石山(85分鐘)、東興橋(45分鐘)、木橋(40分鐘)

P_20230924_0841010.jpg

 

P_20230924_0843079.jpg

P_20230924_08535310.jpg

來到一處叉路,直爬稜線經電塔往石厝坑山再接白石山,右往東興古橋、木橋上白石山。

右邊上白石山比較短且好走!Bonnie想走右邊,但Albert想直走,

此時Albert說一樣都是要上白石山,

Bonnie便單純的想著,早爬晚爬還是都得爬,卻忽略了難度及距離,還有天氣太過悶熱及蚊子

一時被Albert「呼攏」了去

P_20230924_0903311.jpg

有比較好走的路,但我們偏偏選了往石厝坑山到白石山的這條路(保電線道),要多繞很遠

這條路有上坡、拉繩

P_20230924_09125611.jpg

樹上的果實

P_20230924_09215012.jpg P_20230924_0922532.jpg

一路陡上的原始路徑,真令人崩潰

幾乎都走在林蔭下,缺點是一路蚊子好多,潮濕悶熱的環境助長蚊子大軍

而且今天沒風,汗流不止,沿途就一直擦汗,上坡又走不快,剛好成了蚊子的佳餚,

這一路感覺就像在探險,有硬,Bonnie已筋疲力盡..

不能走起來舒服一點嗎

P_20230924_09420713.jpg

來到電塔這裡是T字叉路,

P_20230924_09423414.jpg

左邊是先到石厝坑山再到白石山,

P_20230924_09441015.jpg

右邉是往白石山,

 

我們稍微休息,補充水份,討論接下來走哪裡...

 

因為太熱,且蚊子太多,多到整個很恐怖,雖然有噴防蚊液,但整群的蚊子環伺在腳邊,有如吸血大軍一樣,

Albert淡定的說習慣就好,但Bonnie無法接受

爬山若是路程遠Bonnie可以多花一些時間克服

但蚊子大軍讓Bonnie突然沒了繼續往前進的興致,只想趕快離開這座山,

我們取右,一路往下,把剛剛爬的又還回去了,

P_20230924_09524816.jpg

取右下的這段路,遇到許多倒木,一度懷疑這真的是路嗎,這裡真的有人在走嗎,是不是走錯路了,都沒有看到其他山友

 

P_20230924_1012543.jpg

P_20230924_1020254.jpg

往下走的這一路好像在闖關一樣,跨越、彎腰、青苔路,經過一段奮戰之後,終於苦盡甘來

P_20230924_1022255.jpg

終於看到木橋,接回主線道,開始有遇到山友,

 

P_20230924_10265117.jpg

在木橋這裡拍拍照,轉換一下心情

P_20230924_10284818.jpg

P_20230924_1032506.jpg

P_20230924_10355320.jpg

由木橋上來之後,來到平緩寬大的土石路,

指標右往百吉隧道,左往樟樹區、白石山、金面山,

P_20230924_1034497.jpg

來時路

P_20230924_10345619.jpg

往木橋、三層80分鐘、慈湖停車場75分鐘,這個方向是來時路
我們取往白石山方向

P_20230924_1051078.jpg

一路過來,有一段平緩的山徑,這段平緩的路線剛好可以享受森林,蠻愜意的,蟲鳴鳥叫聲好大聲,

平坦泥土路的盡頭可以看到要開始爬坡的路

 

P_20230924_1118589.jpg

P_20230924_11195721.jpg

幾段陡坡之後,終於來到大樟樹石壁腳叉路(白石山腳下叉路)

Albert站的左邊是進入白石山腳路,直上是往白石山岩稜,樹上有牌子指引

P_20230924_11210322.jpg

大樟樹附近的路線圖,直走上白石山主稜線,較陡而短,

直上是進入稜線下方的山徑,路程較長而緩,兩邊都可登上白石山頂,我們選擇逆時針方向,右上左回

 

P_20230924_11232510.jpg

這段是攻頂前的陡上,岩壁旁拉繩爬升陡上路徑

P_20230924_11270911.jpg

Bonnie爬得很吃力,不過拍個照緩緩就好

上到稜線叉路,右往百吉隧道口、白石湖,我們取左上往白石山。

 

P_20230924_11340412.jpg

P_20230924_11343713.jpg

P_20230924_11414814.jpg

來到達摩石壁,陽光下有樹影干擾,拍起來不是很明顯

P_20230924_11444215.jpg

上到稜線後視野非常好,幾乎是無遮蔽

走在稜線上的這段路直接曝曬在太陽下,十分炎熱

P_20230924_12032916.jpg

來到一處岩稜樹下休息站,可以在這裡歇息躲陽光,有簡單木椅,是很棒的休息地方,

P_20230924_12041923.jpg

P_20230924_12133024.jpg

稜線上一路有美景相伴,沿著瘦岩稜走,前往白石山三角點,一路需小心腳下步伐

太陽太大,熱!熱!熱呀!記得多補充水份,

遠眺大溪市區的風景及遠方石門水庫兩側的溪洲山、石門山,還有剛才走過的電塔山頭

這段岩脊邊雖然有架繩,看起來還是有點危險,不要太靠近

 

P_20230924_12211925.jpg

P_20230924_12280526.jpg

P_20230924_12323727.jpg

P_20230924_12455034.jpg

沿路走狹瘦的岩稜就可以到達海拔高度625M的白石山

 

P_20230924_12320317.jpg

12:25來到白石山

P_20230924_12340528.jpg

P_20230924_12380630.jpg

白石山,海拔625公尺,無基石,位於桃園大溪鎮後慈湖的上方,山頂是相當巨大的斜稜岩壁,有「白石山」三個白漆字。

P_20230924_12443732.jpg 

白石山頂的稜線展望非常無敵,視野超好,俯瞰大溪風光盡收眼底,亦可眺望金面山,有像鳥嘴尖

 

P_20230924_12444033.jpg P_20230924_12460035.jpg

P_20230924_12382031.jpg

這面斜壁不會很陡,有拉繩可以輔助攀爬,爬下或爬上,不驚險也不困難,小朋友也可輕鬆駕馭

P_20230924_12363229.jpg 

P_20230924_12403618.jpg  P_20230924_12495536.jpg

體驗完拉繩之後,12:45離開

P_20230924_12555137.jpg

再往前走一段抵達稜線叉路,此處有一塊圓形巨岩因長年積水成凹洞,積水成小池,像皇帝椅或貴妃椅造型


直走往十三分山、金面山、石厝坑山,若當時我們走往石厝坑山的話就會由前面接過來白石山,但因為路不好走且有蚊子大軍,我們放棄了,

左下往大樟樹/白石山腳,我們取左下

P_20230924_12564038.jpg

P_20230924_13094639.jpg

回程走白石山腳路,剛才是在上面的稜線,現在是在大石壁下方,

P_20230924_1310002.jpg

P_20230924_1307561.jpg

P_20230924_13135440.jpg

陡直的石壁好大一片非常壯闊

 

P_20230924_13181719.jpg P_20230924_13184441.jpg

P_20230924_13203920.jpg

P_20230924_13223121.jpg P_20230924_1323553.jpg

P_20230924_13253842.jpg

這段白石山腳路相當長,綿延不絕高聳的大石壁,算是很特殊的景觀

P_20230924_13284043.jpg

P_20230924_13344622.jpg

P_20230924_13371244.jpg

P_20230924_13374545.jpg P_20230924_13414023.jpg

P_20230924_13422824.jpg

P_20230924_13423525.jpg

13:55回到大樟樹白石山腳叉路口,方才拍照浪費太多時間,取原路下山。

下切回到大彎道轉為平緩路徑,趕路,趕路....

大溪以前是樟腦集散地,步道上有大片的樟樹林,林蔭遮天、蒼鬱翠綠。

P_20230924_14340546.jpg

14:30回到木橋叉路

P_20230924_14345447.jpg

過木橋直走便是往稜線電塔(Bonnie稱之為蚊子山),我們取左往打鐵寮廢崗哨。

 

P_20230924_14475526.jpg

沿著溪谷,沿途有濃綠的林蔭,潺潺的流水,風景非常優美

P_20230924_15185555.jpg

遇叉路,依樹上指標取左越溪往東興橋,我們先去東興橋之後再原路折返回來主線,

P_20230924_15182254.jpg

自溪流上踏石而過,要留意溪石是否溼滑,Bonnie小心翼翼慢慢的走過去,Albert則很輕鬆的像走平路般迅速通過

P_20230924_15124153.jpg   

越溪後出現古樸石階,陡上後又接平緩的泥土山徑,林相原始 ,

P_20230924_15051252.jpg

繞過一個小彎道,兩拱石砌的「東興橋」便映入眼簾,東興橋為日治大正年間所建雙孔糯米橋 

百年歷史的「東興橋」--百年糯米橋,很有古味,古意盎然

 

為何稱為糯米橋?

網路介紹:當年水泥為昂貴的材料,故使用糯米、紅糖、石灰等傳統材料黏合,取代接黏石塊的水泥,建造而成的拱型石橋 ,

即以先將紅糖煮成糖漿,再陸續加入糯米及石灰後,作為黏接石材接著劑而興建的橋樑。

 

若繼續往前也有路可上白石山,也就是東興橋的橋頭、橋尾兩邊古道皆有往白石山岔路,但此刻我們是要下山,因此待會要原路返回接回主歩道

註:過橋續走不久會遇岔路,右可往白石埤(白石湖)、百吉隧道,左邊是平緩寬大的土石路可走往白石山。(會與木橋上行的叉路口交會)

  

P_20230924_15033051.jpg

東興橋周邊林間溪畔清幽,令人喜歡的氛圍

東興橋橋身被不少綠色苔蘚蕨類附著,橋下的溪水潺潺,溪床岩石還有奇特的壼穴地形,

P_20230924_15082127.jpg

古道、小橋、流水,很有韻味

P_20230924_15003248.jpg

拍張打卡美照

P_20230924_15025649.jpg

P_20230924_15031750.jpg

P_20230924_15220828.jpg

P_20230924_15221229.jpg

沿草嶺溪而行,一路上小溪潺潺,

P_20230924_15251256.jpg

山徑旁有塊像步道入口的石碑,碑文一樣斑駁模糊,稍能看出是興建「東興橋」的建橋紀念碑,

左側有一座石棚土地公,石頭上佈滿青苔與附近的岩石融為一體。

此處有簡單的木樁椅,溪水清澈,在此稍作停留休息

 

P_20230924_15312357.jpg

沿著溪畔來到堰塞湖區域,小湖不大,水面散布漂流木、水草及蓮花,湖內有魚群自在的游著
陽光照射在水面上,整個景色很

P_20230924_15321258.jpg

P_20230924_15321759.jpg

P_20230924_16270460.jpg

過廢崗哨,石階直下

過柑仔店遺址後,古道轉為平緩,原始土路結束接上鵝卵石步道,來到這裡表示離出口不遠了。

4:26回到打鐵寮停車場

P_20230924_16342961.jpg

我們走的打鐵寮古道上白石山這條登山路線,陡的地方還是很陡,對Bonnie來說也是很硬,走到腳底痛,下坡膝蓋也有點痛

是趟需要體力的旅程,但也是有小朋友來爬。

 

上山時沒看到其他山友,原來是我們登上了電塔山頭,想說怎麼路跡這麼不明顯,唉~

下山時也沒看到什麼山友,因為我們腳程太慢,大家都下山了,哈,因為我們爬到4點多,我們上完廁所要離開時,停車場只剩下一台車了

虛累累~

P_20230924_17422762.jpg  

「打鐵寮古道上白石山」是條相當不錯的健行步道,沿途樹蔭遮天不會曬到太陽,

有幾處無窮無盡階梯爬升較耗體力,剛好可以訓練肺活量,

沿途經過太平、濟安、東興三座百年歷史古橋,增添不少探訪人文歷史的樂趣。

白石山頂巨岩上的極佳展望與腰繞白石山腳下綿延數百公尺的壯觀岩壁都很有特色

這天天氣太熱,爬起來悶熱,體力有點無法負荷,夏天爬山真是吃不消

 

打鐵寮古道位於桃園市大溪區,可串連白石山、草嶺山、百吉隧道,可以搭配出變化不同組合路線,可說是桃園大溪非常熱間的人氣步道。

 

如何前往:

國道三號大溪交流道→112甲縣道往大溪市區→台7線→約3.5公里處(三層派出所前)左邊可見「打鐵寮古道」指標進入→

循停車場指標續行約800公尺,道路終點為民宅收費停車場,停車場算蠻大的,計次停車50元。

 

導航白石山打鐵寮古道,可以直接抵達登山口前停車場,要特別注意的是到達登山口前,道路狹窄,會比較不容易會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nie 的頭像
    Bonnie

    塗鴉記事。語中天堂

    Bo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