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旅:2020/03/16~03/19之3/16花蓮玩耍趣
來到了花蓮,用完餐,下午準備探訪美麗的太魯閣,
旅行社安排了燕子口與九曲洞兩個景點
這一段路幾乎是旅行團到太魯閣必走的路線
先在太魯閣國家公園逗留一下,其實這裡感覺是不用停的,不過有時間就沒差啦!
到此一遊拍照時間!!
在外面拍拍照就閃人了,沒人進遊客中心
很安靜的一隅
離開遊客中心後隨即進入砂卡礑隧道,隧道這裡是砂卡礑步道的入口,隧道裡有特別區隔出來人行道供行走,但我們行程裡沒有安排
領隊小樹在某個地方先下車領了兩袋安全帽上車分給大家,此區容易落石,進入步道應配戴安全帽
遊覽車讓我們在燕子口這裡下車,
吊橋的那一端就是響鐺鐺的「錐麓古道」啦!多年前走過一次...
先集合拍團體照,大家都戴上安全帽
解散各自拍照去
燕子口步道的入口就是隧道,從步道可以向下俯瞰立霧溪,也可以看到對面的石灰質岩壁上有許多受流水侵蝕後所留下的凹洞
哇~一整排都是女生
燕子口步道從燕子口到靳珩橋全長480公尺約莫20分鐘的路程
我們一路邊走邊拍,邊賞景
大家都往前走啦!
拍完馬上趕上前面的人,再拍~
燕子口對岸大理石峭壁上可見到許多小洞穴,是燕子口最具特色的「壺穴」景觀。
太魯閣國家公園以雄偉壯麗、幾近垂直的大理岩峽谷景觀聞名
沿著立霧溪的峽谷風景線而行,觸目所及皆是壁立千仞的峭壁、斷崖、峽谷、連綿曲折的山洞隧道、大理岩層和溪流等風光。
鬼斧神工與險峻的地勢令人讚嘆
一路往前走,抵達靳珩公園,
這裡有小小的賣店和洗手間,
靳珩是人名,一名工程師,是當時負責這個路段興建的段長,1957年10月巡視橋梁工程時,被地震的落石從橋上擊落山谷殉職,
蔣經國為紀念他,將這橋取名為靳珩橋,並在橋旁蓋了靳珩公園,公園內還有個公路局合流工程處殉職員工紀念碑
遊覽車已在靳珩橋這裡等我們,
靳珩橋
上了車後一路往前行駛,遊覽車開的很慢,需注意每個死角,
來到九曲洞,九曲洞步道入口位於中橫公路九曲洞隧道西洞口(臺8線173.7K),
距東端的太魯閣約13公里,距西端的天祥約5公里,
是人車分道的起點,
步道入口處的中橫公路上設有斑馬線及紅綠燈,我們依燈號穿越馬路
九曲洞在整修了6年之後開放,九曲洞步道原是中橫公路的舊道,自民國85年九曲洞隧道通車後,將公路舊道改為步道,步道全長700公尺,必須折返,步行往返約30分鐘
這裡有公車站牌、洗手間
這邊很大的問題就是停車問題,
受限於峽谷地形腹地狹窄的因素,沒腹地建停車場,
要維持中橫公路交通順暢及安全,車輛只能於公路兩側臨時停車,讓遊客上下車後立即駛離。
因此造訪九曲洞步道請儘量搭乘公車,多利用非假日及非尖峰時段前往比較好唷,或者像我們一樣搭遊覽車,XD~
九曲洞步道就在高聳的大理石峽谷岩壁中,向下就能看到狹窄的溪谷及湍急的立霧溪水,還可以看到岩石斷層,
立霧溪水切穿厚層大理岩,造就出溪谷狹窄、兩岸山壁垂直陡峭的峽谷地形,
太魯閣九曲洞步道頂端蓋起了混凝土,新設景觀明隧道從九曲洞隧道延伸出來,
除景觀明隧道外,還有一段低於原有步道路面,更靠近溪谷的水景步道,
可以從較低的位置更親近峽谷,聆聽立霧溪急流震耳的水聲,感受立霧溪強大的侵蝕力
這天的天氣很好,這裡的風吹起來會冷呢
九曲洞是太魯閣峽谷地形精華的路段,
九曲洞步道是一條大眾化的步道,也是一個戶外的地質教室。
太魯閣的鬼斧神工真好看
這個步道以前是車道,後來開了新的隧道之後,這邊就變成觀光的步道了, 大家可以安全的賞景
在「九曲洞」的大石這裡拍照
岩壁上提有「九曲蟠龍」四個大字
我們在九曲蟠龍石壁前拍照留念後原路折返
燕子口和九曲洞,是太魯閣峽谷最引人入勝的自然奇觀,這天到訪的遊客極少,讓我們能幾近包場的欣賞峽谷風光,真是太棒了!!
交通相關建議:
一、搭乘遊覽車:請於九曲洞明隧道臨時停靠上下車,車輛請停靠於綠水(170.7k)合流(171.4k)停車場等候。
二、搭乘公車:請搭乘往返太魯閣及天祥間的花蓮客運或太魯閣客運班車,於九曲洞站下車。每日從8:00至18:00有計46班次停靠九曲洞往返(往天祥23班次;往太魯閣23班次)。
三、自行開車前往:請行駛至合流(170.7k)、綠水(171.4k)停車後,搭乘公車前往九曲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