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資訊:果糖對身體的危害,主要有以下6個:

1) 傷肝

果糖不靠胰島素,而是在肝臟代謝,過量果糖僅能透過肝臟代謝,增加肝臟的負擔。果糖攝取過多,很快變脂肪肝!

 

當血液中含有的醣類變多,血液就會變得黏稠,流動性變差。

黏稠的血液會堵住心臟與大腦的微血管,引發梗塞。

身體為了避免這個結果,會從胰臟分泌胰島素,將血液中的多餘醣類送進肝臟。所有送進肝臟的醣類都會轉為中性脂肪,儲存在肝臟裡,以備不時之需。

攝取醣類愈多,肝臟內的中性脂肪就會跟著增加,這就是形成脂肪肝的原因

 

此外,患有糖尿病者,人體會陷入「胰島素抗性」狀態,使得胰島素無法正常運作。

此狀態會導致肝臟內的中性脂肪不足,於是又緊急向全身搜括中性脂肪。這也是形成脂肪肝的原因。

現在的水果愈來愈甜,反倒成了危害健康的反派角色,甜水果內含的醣類是導致脂肪肝的主要原因之一。

 

單醣類、雙醣類、多醣  誰最容易導致脂肪肝?

醣類是脂肪肝形成的原因,從化學角度來說,可分成三大類,分別是單醣類、雙醣類與多醣類。

 

單醣類包括果糖、葡萄糖;雙醣類包括蔗糖(白糖、紅糖、黑糖、冰糖、砂糖)、乳糖、麥芽糖;多醣類可再細分成澱粉與纖維素。

醣類要讓人體能夠吸收,必須先分解至單醣類。



果糖屬於單醣類,不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被迅速吸收的醣類會直接進入肝臟,立刻形成中性脂肪,很容易就會成為導致脂肪肝的主因。

 


2) 快速肥胖

果糖會抑制脂肪的消耗,果糖不經過胰島素代謝,不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而分泌胰島素是要讓身體知道已經飽了,

胰島素不作用後,身體還是覺得餓,便想繼續吃。

果糖除了熱量(卡路里)以外,什麼都無法帶給你,不能產生飽足感,

 

果糖是製造三酸甘油酯最好的原料

果糖是依賴肝臟代謝的,在代謝的過程中會轉換成三酸甘油脂而變成脂肪,在肝臟堆積成脂肪肝。所以這種太容易消化的糖分,建議根本就不要吃。

 

許多人愛喝的檸檬紅茶、可樂、汽水三者內容物的共通點是它們的成分都有著「高果糖糖漿」,一種比糖更危險的人造糖類。

 

若您有瘦身計畫,很可能縮衣節食了許多美食,最後卻栽在一杯充滿人造糖的飲料上頭,使得您的瘦身計畫就此失敗。

而對沒有瘦身計劃的朋友來說,很容易因為缺乏飽足感而額外攝取更多熱量、更容易造成三酸甘油酯增加、堆積脂肪在內臟,加速肥胖與脂肪肝的進程。

 


3)傷心

果糖讓你胖,也讓心臟胖。

飲用高果糖糖漿的飲料,會讓腹部脂肪和壞的膽固醇增加,比起含果糖和蔗糖的飲料更容易增加三酸甘油酯及血壓上升,最終有損心臟,包括高血壓、心臟病等。

 

4)糖尿病

每天喝1~2份含糖飲料的人,比起一個月喝不到一次的人,罹患糖尿病機會增加26%、代謝症候群增加20%,高尿酸症增加85%。

 

 

5)癌症

癌細胞愛吃糖,高果糖糖漿會促進胰臟癌細胞分化,建議癌症患者減少使用精製果糖。飲料、糖果、糕餅、冰淇淋、垃圾食物,都用價格便宜的果糖糖漿做原料。

「糖本身雖然不會致癌,但卻會促癌」,吃了太多的糖會造成肥胖問題,就會增加罹癌的風險。 

 

6) 果糖抑制腸內好菌

飲食長期含有高量果糖,會使腸道好菌減少、壞菌增加,並削弱腸道阻絕有毒物質入侵體內的能力降低,使免疫系統長期處於發炎狀態。當壞菌由腸道侵入人體後,會經由肝門靜脈進入肝臟,引起肝臟發炎造成傷害。

 

 

 

 

我們吃飯時,進入體內的營養成分會被吸收而提高血糖值。身體為了維持穩定的血糖值,開始分泌胰島素,2到3小時後,血糖值恢復正常狀態,這是身體健康者的正常曲線。

量較高的飲食方式,會導致血糖值急速上升。此時胰島素無法好好發揮功用,以致血糖值居高不下。

於是就在血糖值還未恢復至正常狀態的時候,又到了吃飯時間。長此以往,血糖值就會固定維持在高檔,形成糖尿病。

多餘的醣類原本應該儲存在肝臟,但肝臟回收醣類的速度趕不上醣類增加的速度,使得血液中一直存在著大量醣類。這個狀況代表肝臟就像鵝肝一樣附著大量脂肪

葡萄糖進入肝臟後會進入血液(即為血糖),接著運送到全身組織細胞成為養份;而果糖進入肝臟後則會傾向停留在肝臟,因為果糖的化學結構特性,容易轉變成三酸甘油酯,進而在肝臟合成脂肪並囤積。

 

◎ 控制糖的攝取量,避免甜蜜的負擔

攝取過量果糖會促進脂肪肝、糖尿病與高尿酸血症的發生風險,手搖杯含糖飲料能不喝最好別喝,千萬別被「微糖」用語給騙了,一杯微糖金桔檸檬的含糖量竟然高達56公克,相當於11顆方糖。

注重飲食中糖類的攝取,多吃富含營養素的「天然糖」,例如水果、蔬菜、馬鈴薯、豆類、全麥、糙米,

少吃如糖果、蛋糕、餅乾、麵粉所製成的麵條、麵與土司、含糖飲料等「精緻糖」或「精緻澱粉」。

 

◎ 糖/醣到底差在哪?

糖是「糖份或碳水化合物」,是舌頭一嚐到就能立即感受甜味的食物,有單醣、雙醣的差別,但最主要就是提供熱量,沒有太多營養成分;

而醣類是碳水化合物,不一定會感受到明顯甜味,但還會有其他不同的營養。

 

 

「台灣是美食天堂,含糖飲料隨便就能買到,手搖杯、超商的罐裝飲料,雖然是一種幸福,但也是對身體的傷害。」

「在年輕的時候可能只會覺得自己胖,但到了30歲、40歲,就是洗腎患者的可能人選了。喝飲料喝10年,痛風、糖尿病、腎臟透析等著你!

要保護腎臟,還是喝水最好,至少要吃新鮮的食物,不要喝加工飲料。」

 

✏ 立刻展開限糖運動。

第一步,不買有甜味的加工食品,也不買手搖的含糖飲料;喝茶、咖啡、檸檬汁時,糖分先減半,習慣之後都不加。

每天喝足2000~2500cc的水,讓身體把多餘的糖分代謝掉。

 

 

 

文章轉載連結:水果是肝臟健康大敵?日醫:果糖攝取過多,很快變脂肪肝!

文章轉載連結:非酒精性脂肪肝 恐與果糖有關 (摘自/輕甜食:零罪惡感的手作點心/天下雜誌出版)

文章轉載連結:喝含糖飲料喝到洗腎!腎臟科醫師:只要喝 10 年就會一堆病  /洗腎距離年輕人再也不遠 / 美食天堂造就「洗腎」人口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nnie 的頭像
    Bonnie

    塗鴉記事。語中天堂

    Bo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